•      

殷商族史中“殷”之简明诠释

热度0票  浏览7次 时间:2013年8月26日 12:13

殷商族史中之简明诠释

                殷作斌 2013-8-26

 

殷商族史中的“”有八层意思

是地名。夏代与大禹齐名的商族治水英雄追封于。其地望似在豫北冀南的洹、漳二水间,地处太行山以东,夏商时古黄河以西,是一块风水地。夏商时,黄河在豫北呈南北走向。在今安阳与内黄之间自南向北由豫入冀,然后在冀南、冀中拆向东北,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

是夏代诸侯国的国号名。因夏代商族治水英雄封于而得名,是因始封地的地名而立国。其前身为帝时商族始祖的封国“”。商国的第六代君主即甲骨卜辞中“高祖河”的原型人。任夏之水官,二十多年如一日,终以身殉职,“勤其官而水死”,业绩非凡,功同日月。殉职后,受到时夏帝高规格封赏,赠司空追封为殷侯(或可为公爵,史未明载),破例享受天子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高规格祀种“郊祭”。冥是第六代商侯,也是第一代殷侯。冥子奉夏命率商族迁于其亡父封地,即殷侯位,为第二代殷侯。因当时原居地河东“商丘”水患严重,已不适于居住,所以商族很乐意迁去。此为商族有天下之前“都八迁”中的“第五迁”。因“仆牛”宾于有易,因故恼了有易,被杀。上甲(即位,为第三代殷侯。上甲借邻国河伯之师,灭了有易,诛其君绵臣,报了父仇。上甲时,因诛灭有易,领土向北延伸,有所扩大,国力增强,史称上甲在殷地中兴上甲为便于控制新增的北方领土,将其都由稍向北移,迁至北去三十里的,此为“第六迁”。传至夏帝孔甲时,“殷侯复归于商丘”。此为“第七迁”,第七迁的主人“殷侯”是谁,史未明载,依年代推算,似为第六代殷侯报丁殷侯报丁“复归于商丘”的原因,可能是河东的原居地“商丘”的洪水已退,原居地又变得适于居住。殷侯报丁“复归于商丘”,虽离开了经营几代的“”地,但“”这国号名、以冥为始祖的商族中殷氏的族号名,却保留了下来。时人不再称商族的诸侯国名为“商国”,而改称为“殷国”。“”这侯国名,沿用到成汤代夏时,一直没有变。后来至第九代殷侯成汤(也称冥后九世殷汤、或契后十四世商汤)即位时,“始居亳从先王居”,此为商族有天下之前,都邑的“第八迁”。

”是商族子姓中位列九大氏族“殷、时、来、宋、空同、北髦、目夷、萧”之首的“殷氏族”的族号名,因冥追封于而得名。冥为中华殷氏的肇氏始祖”,《世本》记载的商族子姓九大氏族的殷氏族从此始

殷是成汤代夏后的国号名,商是族名,成汤的国号为殷不为商成汤代夏后的国号为什么称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代夏前的诸侯国号本来就是“”,成汤成为天下共主后,是沿用老国号“”,就如同周武王代殷前诸侯国号是周,代殷成为天下共主后,仍沿用老国号周为国号一样。

是殷代的国氏称。夏代的国氏称是姒姓中的夏后氏,殷代的国氏称是商族子姓中的殷氏。

”是商王室的指代词,在殷商族内部又称“商王室”为“大宗殷”。大宗殷”就是商族中第一大氏族---殷氏族中第一大宗的意思,也有“天下第一宗”之意。“大宗殷”实际上就是史书上常说的“殷王室”或“商王室”。

成汤代夏立国后的国号名,“子姓商族族号名商族祖宗的标志。何时称“”何时称“”,成汤立下规矩:“商族内,行使‘王权’称全天下,行使‘天子权’称。以示不忘祖宗。”国号定为“”以后,这族号“”仍不能废,凡是商族内的一切族事活动,如祭祀、向祖宗贞问吉凶祈求福祉的占卜活动等,还必须称商。商王在管理族内事务行使“王权”时,要自称商王而不能自称殷王更不能自称殷帝商王只有在以天下共主身份处理国事”,行使天子权才称”,如外交、向天下发布昭告、与诸侯盟会、征伐反叛者等场合才用国号“殷”,其他场合还一律称。”

现代的一个其来源可以作如下概括远祖是子姓商族始祖契,商族的“立族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殷氏的“肇氏始祖是第六代商侯也是第一代殷侯冥,殷氏的“得氏史”至少有三千八百多年殷姓的“肇姓始祖是帝辛的祖父太丁文丁)。更具体的世系有帝乙系、比干系、箕子系等,其中帝乙系又可分成帝辛系、微子系、微仲系三个子系。殷姓的“得姓史”至少有三千多年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